定價:320
優惠價:
79253
 
★ 網路預購贈品★
Treasures from Underground
龐貝風書型文件收納盒
尺寸 : 17*22.5*4公分
 
 

【暢銷紀錄】

˙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

˙泰晤士報暢銷排行榜

˙ 英語國家銷售超過百萬本

˙ 售出 35 國語言版權

˙預計於 2009年搬上大銀幕,投資金額高達一億三千萬美金,是足以媲美《鐵達尼號》的陸上災難大片
 
 

【名人推薦】

工頭堅
(資深部落客/國際領隊)

王嵩山
(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)

李達翰
(作家、影評人)

楊照
(文化評論人)

詹素娟
(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)
 
 

【小說試讀報】

試讀報1

試讀報2

歡迎下載
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關於作者


羅伯特.哈里斯( Robert Harris)
英國最重量級暢銷小說家

1957年在英國諾丁罕出生,畢業於劍橋大學。他曾擔任英國廣播公司「新聞夜」和「全視野」記者、「觀察者報」政治編輯、「泰晤士週日報」和「每日電訊報」專欄作家。2003年時獲得英國新聞獎(British Press Award),英國新聞獎公認為是英國新聞業的奧斯卡,是英國新聞業者的最高榮譽。

他自1993年開始小說創作,首次出版《祖國》(Fatherland)便登上超級暢銷書排行榜。之後的《大間諜》(Archangel)、《攔截密碼戰》(Enigma)都曾被改拍成電影,他本人也曾參與多部電影的編劇及製作,是英國最重量級的大眾小說家。

羅伯特.哈里斯的作品背景考證詳實,對權力及人性的糾葛刻畫入木三分,是其在歐美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。大導演羅曼.波蘭斯基(Roman Polanski)對他的作品推崇備至。

他與妻子和四個孩子現在居住在伯克郡金德伯利。

關於本書


哈里斯在「龐貝」中真正戮力用文字獻給讀者的東西是:古羅馬帝國的風土民情、社會實況,與龐貝末日降臨前那教人驚心動魄的過程景象。

前情:

龐貝這個故事發生為期四天。

西元後七十九年八月的第四星期,拿波里灣的日出時間大約為 6:20。

離奇失蹤的前任水利師、

被城內富豪控制的腐敗政客、

對自然充滿敬畏與好奇的海軍司令兼科學紀錄者老普林尼,

奉「盡情享受生活吧,明天是捉摸不定的」為圭臬的龐貝人,

沒有人知道龐貝的毀滅之火即將降臨,

直到最後一刻 ……

故事大綱:

極富正義感的年輕水利師艾提利最先發現了這個警告:前水利師失離奇失蹤,魚群忽然暴斃,奴隸無辜死亡,水管一夕之間乾涸, ……,年輕水利師為修復供應羅馬南部八大城市供水的奧古斯塔水管,尋求米西諾海軍總司令、自然學者老普林尼的協助,但卻遭到利慾薰心政客的阻撓,操作這一切的是從奴隸身份解放出來的地產商人安普萊,危機使他致富,也使他被權力蒙蔽了雙眼,究竟,維蘇威火山爆發,將一座城市在數小時之內埋入地下,是自然的咆哮,還是來自上帝的天譴?

死亡就在眼前,但權力仍是最大的慾望 ……

線上試讀

古羅馬人把白天分成十二小時。第一小時 hora prima 從日出算起。最後一個小時 hora duodecima 隨著日落結束。

夜晚分成八個時段:午夜之前為 Vespera, Prima fax, Concubia 和 Intempesta ;午夜之後為 Inclinatio, Gallicinium, Conticinium 和 Diluculum 。

每週七天天依照星體命名:各為 Moon (月曜日)、 Mars (火曜日)、 Mercury (水曜日)、 Jupiter (木曜日)、 Venus (金曜日)、 Saturn (土曜日)、 Sun (日曜日)。

龐貝這個故事發生為期四天。

西元後七十九年八月的第四星期,拿波里灣的日出時間大約為 6:20。

(譯註:日本的周日名稱就是依舊羅馬制度,故此借用。)

木曜日

火山爆發當天

8/24

……

事後,無論何時只要生還者一旦比較他們的故事,總是驚訝當時每個人所處的情況有多麼不同。

一百二十哩外的羅馬,聽到「碰」的一聲,好像一座沈重的雕像或樹木倒塌的聲音;那些逃離龐貝處在下風處五哩之遙的人,總是發誓他們聽到兩聲巨響;而在二十多哩外的卡布亞,剛開始時聲音是一連串震耳的打雷聲;但在比卡布亞更近的米西諾,則根本沒聽到聲音,只是突然出現一道狹長的煙柱灰帶著褐色碎礫,沈默地射入無雲的天空。

  對艾提利而言則像一陣乾燥的狂浪衝掃過他的頭。他當時離山頂大約兩哩,沿著另一條狩獵的古徑穿過森林,騎在馬背上快速地從西側下山。毒氣的效果縮減成一個小拳頭似的疼痛敲打他的眼睛後面,因為昏眩,所有的事物感覺起來特別敏感強烈。他毫不懷疑事情即將發生。他計畫走赫庫蘭尼姆的海岸道路直接騎去米西諾警告司令,預計可以下午過半時抵達那裡。從樹木空隙間可望見海灣在陽光下閃爍,距離近得足以讓他看清每個浪頭的線條。他注意到蜘蛛網鬆鬆地掛在樹葉之間閃爍的樣子,一陣蚊蚋在他前面的樹枝下盤旋,忽地又消失了。

  爆炸的震波從他背後狂掃過來,把他往前推,熱氣像打開熔爐的門一樣。接著好像有什麼東西撲進他的耳朵,世界變成樹木彎倒和樹葉旋轉的地方。他的馬兒跌跌撞撞差點摔倒,他用力抓著馬的脖子繼續走下小徑,人和馬乘著燙人的熱浪頂頭前進;但一下子熱浪就消失了,樹木彈回直挺挺的模樣,碎石砂礫落定,空氣又變得可以呼吸了。他想跟馬兒說話,但發不出聲音,他回頭向後看,看見山頂消失,代之而起的是熱氣騰騰的岩石和泥土朝天空噴射。

……

*

司令不相信來生:「人死後跟生前一樣,身體和心靈都沒有知覺。」然而接下來幾個小時,他表現出的勇氣使得當晚的生還者沒齒難忘。他很早以前就下定決心,當死亡來臨時,他要以馬可士.瑟吉爾的精神面對。他在《自然史》中讚譽他為有史以來最勇敢的人,在一生的戰役中,受傷二十三次,因此跛腳不良於行,兩次被漢尼拔抓走,期間每天被鎖鏈捆綁,如此渡過二十個月。瑟吉爾戴著鐵製的義肢代替他失去的右手,走進最後一次戰役。他不像西庇阿或凱撒成功,但有什麼關係呢?

「所有其他的勝利者確實是征服了人類,」普林尼寫道:「但瑟吉爾征服了命運。」

  「征服命運」,這才是一個人應該努力去做的事。如他所願,奴隸為他準備晚餐,他告訴驚訝的龐邦尼他想要洗個澡,然後由亞列森陪同,搖晃著走開去泡個冷水澡。他脫下骯髒的衣服,爬進清澈的水裡,整個頭浸泡在無聲的世界裡。頭冒出水面後他宣佈想再記錄幾項觀察。跟工程師的想法一樣,他認為現象的範圍大約是 八哩乘六 哩 。他一邊讓龐邦尼專司擦身的奴隸替他擦乾身體,抹上番紅花油,穿上朋友乾淨的袍服。

……

金曜日

爆發最後一天

8/25

光線從右到左緩緩下降行進。一片鐮刀似發亮的雲掃過維蘇威西向的山坡,留下片片火場。遠有些孤立的星點在眨眼,這些是著火的農舍和別墅,但別處整片森林火焰沖天。生動跳躍的紅黃火焰撕裂濃得化不開的黑暗世界。鐮刀毫不留情地繼續移動,大概數到一百之後,短暫搖曳隨即消失不見。

  「現象,」普林尼說:「已經進入不同的階段。」

  對艾提利而言,這個沈默移動的彎月形狀包含著無可言喻的邪惡,神祕的外貌蘊含著謎樣的死亡。它產生於爆發的山頂,將來必定是滾下山坡,將自己溺死於海中。他記得肥沃的葡萄園,結實累累的葡萄,帶著腳鐐手銬的奴隸。今年不會有酒了,不管葡萄熟了沒有。

  「從這裡很難判斷,」妥卡特斯說:「但以它的位置看來,我想火雲大概剛剛經過赫庫蘭尼姆。」

  「可是那兒看起來不像著火了,」艾提利回答。「那個部份的海岸一片漆黑,好像整個城市消失了。」

  他們看著燃燒的山腳,尋求光點,但什麼都沒看見。

  但這個情形使得斯塔北海灘上恐懼的平衡桿翻了兩翻。他們很快就聞到風裡的火氣,混合著刺鼻辛辣的硫磺和灰燼味。有人尖叫說他們會被活活燒死。有人抽泣,但沒有人比波皮諦哭得更大聲,他叫喊著母親。接著另外一人,就是用槳支撐帳篷頂的水手,大叫說沈重的帆布不再下垂,一下子平息了慌張。

  艾提利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到帳篷外面,手掌向上,好像在查看下雨的情形。那個水手沒錯。小飛石依然在空中橫飛亂射,但風暴不似先前激烈。好像大山找到不同的出路發洩居心不良的精力,以雷霆萬鈞之火崩湧,取代不停的石頭轟炸。在那一刻,他下了決定。與其畏畏縮縮躲在脆弱的帳篷內,滿腦子幻想可怕的事,做一個等待末日的觀眾,不如有點行動,這樣總勝過於等死;跌死在海岸公路旁總比死在亂葬墳裡強。他伸手去拿丟棄的枕頭,牢牢地放在頭上,然後摸索沙裡的布條。妥卡特斯悄悄問他在做什麼。

「離開。」

  「離開?」普林尼側臥在沙上,身邊散放著一堆用浮石壓著的筆記,猛地抬頭。「不可以這麼做,我萬萬不准你走。」

  「司令,我對你尊崇無比,但我受命於羅馬,不是你。」他很驚訝有些奴隸到現在還沒有逃走。他想是習慣使然。習慣,還有無處可逃吧!

  「可是我需要你在這裡。」普林尼粗啞的聲音有些哄騙的意味。「如果我出事了怎麼辦呢?一定要有人確定我的觀察可以留給後世子孫啊!」

  「司令,有其他人可以做這件事。我寧願上路碰碰運氣。」

  「工程師,可是你是科學之人啊!我看得出來,所以你才來的。你在這裡對我比較有價值。妥卡特斯,阻止他!」

  船長猶豫了一下,然後解開下巴的帶子,摘下頭盔。「拿去,」他說:「金屬比羽毛更具保護力。」艾提利想要拒絕,但妥卡特斯把頭盔塞進他的手裡。「拿去吧!祝你好運!」

  「謝謝你。」艾提利抓住他的手。「也希望你好運!」

  頭盔的大小還挺適合他,而且他從來沒有戴過。他站起來拾起一支火炬,覺得好像就要進入競技場的格鬥士。

  「可是你要去哪裡呢?」普林尼抗議道。

艾提利踏入風暴裡。輕石乒乓地打在頭盔上。除了帳篷附近的沙上插著的幾支火炬,四處一片漆

黑。遠方的維蘇威則像燃燒的火葬堆。

  「龐貝!」

…… more